LIMS系统,牵翼云
获取方案
行业资讯
行业资讯
Announcements
首页 · 新闻资讯 · 行业资讯 · 87%的中国员工已在用AI:从“会用AI”到“善用AI” ·
87%的中国员工已在用AI:从“会用AI”到“善用AI”
来源:牵翼云(Qlab) 关键词 :LIMS,lims系统,检验检测,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发表时间:2025-11-10 点击量:47

BCG在2025年7月对亚太地区9个国家、涵盖多个行业的4500多名员工开展了主题为《AI工作新纪元》的调研,主要是想了解AI在工作领域的实际应用。这些发现也与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展的《AI工作新纪元》全球调研结果相呼应。



在此次《AI工作新纪元》亚太地区调研中,我们覆盖了中国、印度、日本等九大重点市场,挑选不同规模的企业员工作为调研对象,这里面既有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员工,也有运筹帷幄的高管层,各个年龄段均有涉及。通过与他们的交流,我们得出了五个关于亚太企业应用AI的“真相”。



针对核心发现,我们做了更进一步的详细解析:


  • 全球企业都在采用并探索AI,而亚太地区已经展现出领先趋势。近期针对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,78%的受访者在工作时至少每周使用一次AI,而全球这一比例为72%。此外,亚太地区的一线员工尤为活跃:全球仅有51%的一线员工(即不承担管理职责的白领员工)经常使用AI,而亚太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0%,显示出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活力。


  • 亚太地区的AI使用率更高,对应的是对AI更大的热情:60%的亚太地区受访者对AI的潜力持乐观态度,而全球这一比例为52%。原因之一可能是AI能有效节约时间:近50%的受访者表示,无论雇主是否正式支持,他们在工作中都会使用生成式AI,每天节省1小时以上。这些员工将节省的时间用于完成更多任务(42%)、提早完成工作(40%)、聚焦战略性重点任务(39%),还有人利用这些时间进一步探索AI的使用(32%)。


  • 然而,AI的使用也带来了潜在担忧。随着AI采用率提高,员工对未来因AI失业的担忧也在上升。即便亚太地区员工采用AI的速度快于其他地区,仍有52%的受访者担心因AI失业,而全球这一比例为41%。似乎使用AI的人越多,AI就显得越强大——也越具有威胁性。


  • AI采用率的增长还带来了另一种隐忧:尽管使用率很高,仅57%的亚太地区受访者表示,他们所在的企业正在调整工作流以适应AI带来的变化;而AI采用率领先的全球企业中,这一比例为70%。如果缺少此类管理层面的调整,企业的效率提升可能受阻。相反,若能利用合适工具并在高影响力领域投资,企业便可在日常工作中部署AI技术,重塑相关岗位和职能,打造新产品和服务,从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。



乐观与担忧


尽管亚太地区的AI采用率总体较高,但各国之间仍存在差异,员工对AI潜在影响的感受也不尽相同。印度、印尼、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AI采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,超过87%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AI,反映出年轻且富有抱负的员工渴望拥抱新技术,并将其作为推动增长的工具。这些践行“移动先行”(mobile-first)理念的年轻员工,在日常AI使用上甚至远超管理层。



与此同时,这些经济体对AI的态度也最为乐观:在展望未来两年AI(不包括生成式AI)可能带来的影响时,70%的中国受访者、69%的印尼受访者和68%的马来西亚受访者将“乐观”列为最主要的感受之一。


相比之下,日本在亚太地区国家中颇为突出。日本受访者的AI采用率相对较低,仅为51%,且对AI的态度也不甚积极,仅46%的受访者表达了乐观情绪(但有74%的受访者对AI表示好奇)。这种“高关注度、低信心”的情况,可能进一步反映出日本在面对颠覆性变革时的谨慎态度。



中国员工对AI的拥抱速度令人瞩目——87%的员工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AI,远高于全球平均的72%。这股由基层员工推动的自下而上热潮,正成为中国AI创新的独特优势。但若缺乏系统性高管支持与流程重塑,这种活力可能难以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突破。未来的关键在于,让领导愿景、组织机制与员工探索形成合力。


——魏杰鸿(Jeff Walters)

BCG X AI亚太区负责人



尽管AI的采用率和乐观情绪不断增长,但对失业的担忧也在加剧。各国员工对就业风险的感受同样存在差异,既体现了亚洲地区的多样性,也预示着全球未来工作的发展将呈现不同趋势。日本可能由于AI采用率相对较低,仅有40%的员工表达了担忧。泰国、韩国、新加坡的员工对AI相关的就业风险最为担忧,即便这些国家的AI采用率并非最高。而在地区采用率最高的印度(92%的印度员工使用AI),仅有48%的员工担心工作被AI取代。


这种就业担忧在亚太地区各种岗位中普遍存在,约有50%的企业高管、中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均表示担忧。与全球相比,亚太地区的一线员工的担忧尤为突出——53%的受访者担心岗位不保,而全球仅为36%。亚太地区较高的AI采用率,可能正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关键因素。



探索与认知


当前,AI的使用以生成式AI为主,但73%的亚太地区员工认为,能够在最小人工干预下自主运行的AI智能体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变得愈发重要。与此同时,77%的受访者表示,他们所在的企业正在部署或探索AI智能体,这个比例也高于全球69%的水平,说明亚太对AI智能体的探索更为积极。


然而,仅有33%的人表示能准确理解智能体的概念——这表明,对该技术的热情远大于实际理解。由此可见,治理和教育的缺口正在进一步扩大。针对智能体式AI(agentic AI)的主要担忧包括:缺乏人工监督、价值观偏差以及潜在偏见的风险等。




采用与管控


亚太地区的AI采用在很大程度上以非正式方式进行,更多体现为个人层面对“影子AI”的使用。这可能反映出员工对层级决策流程缺乏耐心。事实上,58%的亚太地区员工表示,即便企业未正式提供AI工具,他们也会主动使用。从一线员工到企业高管,这种现象普遍存在;约35%的员工甚至坦言,为了使用AI,他们会绕过企业的限制。


这种不受控的使用会为企业带来潜在的安全和合规风险。尽管AI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,但若缺乏适当指导,其效益可能会被削弱。


此外,尽管亚太地区的AI采用率已达78%,且许多员工愿意在未经企业批准或管理的情况下使用生成式AI,但仅有57%的受访者表示,他们所在的企业正在重新设计工作流以适应这一变化。同时,企业还需建立正式治理机制以及合规的AI使用渠道,避免非正式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。



推动转型


我们发现,高管的支持与员工认为AI将如何影响其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发展之间,存在显著关联。这一规律适用于各类岗位,但无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全球范围内,通常一线员工获得的AI相关支持最少。若企业希望提升员工的AI采用率、保持更乐观的心态并建立工作安全感,就应当主动采取行动,直接回应员工的担忧,并构建清晰且可信的AI叙事。同时,企业还需建立正式的治理机制并规范AI工具的获取渠道,以降低员工自行使用AI工具带来的风险。


AI时代的竞争力不在于工具普及,而在于系统性战略运用。当前在中国,仅18%的一线员工感受到高管明确指导,而超过半数员工仍对岗位安全存疑,担心会被AI取代。企业若想释放AI的全部潜能,必须在领导赋能、流程重塑和技能提升上形成全方位布局。只有从‘会用AI’迈向‘善用AI’,平衡发展速度与安全性,中国企业才能把AI变为持续增长和信任构建的战略引擎。


——吴学霖

BCG X中国区负责人




释放潜能


亚太地区企业在继续领跑AI的采用和创新时,应顺应员工对AI日益增长的接受度,以及AI智能体带来的创新潜力,通过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来适应这一转变。如果企业不主动推动业务重塑和创新,将难以充分释放AI的生产力潜能。



CEO需“双管齐下”推动转型——一方面自上而下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,持续评估和升级AI工具,建立正式治理机制并明确AI发展愿景;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赋能“数字原住民”一线员工、弥补中层管理者的技能差距。唯有如此,AI技术的采用才能真正转化为持久的业务成果,助力企业和员工队伍实现全面转型。


如需完整版调研报告

请致信GCMKT@bcg.com

Copyright © 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上海网站建设 备案号:沪ICP备17016209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