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管理是检测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,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话题,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的声誉,下面就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重点做些回顾。
1、实验室管理体制
实验室管理体制其实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法规,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、操作规程、标准方法及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的基本准则。
一般质量手册是实验室的纲领性文件、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补充、而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过程等就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。他们的关系是逐层分解、层层细化的。
2、人员结构
实验室人员是体制的执行者,结构的划分直接影响到管理的程度,人员不但要合理还要责任划分明确,管理人员过多容易造成干活的少说话的多导致人员浪费,管理少的话不用说了执行的肯定不够全面。
同时人员责任划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,大部分实验室因为责任不明确而引起“扯皮”事件。导致管理的混乱。
一般的实验室都会有一个管理者同时下面分有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,部门负责人、设备安全员、监督员等也是比不可少的。人员结构一般也是用图示来表达的,不但能够说明人员的职责还能说明各岗位间的关系。
3、管理的流程
流程是一种管理的指导,主要是告诉执行者应该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,一般的这种流程的顺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,实验室体系不同流程也是各不相同,在实验室体系运行当中各流程的人员责任划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。
4、体系执行监督
实验室管理运行状况的良好程度一般是靠监督来完成的,通过监督能够发现体系的偏离程度。一般的监督可分为外部审核、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,外部审核自然是上级单位的监督、而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则是实验室内部的监督,为此大部分实验室在内部指定有内审员和监督员,内审员是通过对体系各要素的全面审核来发现问题、而监督员则是日常工作的监督,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。
内审需要定期进行,由内审组长组织,内审需要内审员成立内审组,对各要素进行监督。主要是看大的目标是否偏离;
监督员是日常的监督,重点对基层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。
5、体系管理的“CEO”
实验室体系管理的“CEO”一般是主任,他是实验室目标和执行的总设计师。
每年的管理评审就是CEO与各执行者的最高层沟通,通过管理评审对实验室管理的偏离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进行改进。保证实验室管理做好做到位。
点击下方,了解更多精彩内容: